白起,历史上四大名将之一的“韩白卫霍”中的“白”,便是那位号称“战神”的白起。根据《史记》记载,在无数的战争中,死于白起之手的士兵总数超过九十万人。若加上一些规模较小的战斗,白起的战功恐怕能让其杀敌人数突破百万大关。如此恐怖的战绩,让他名副其实地成为“战争机器”。
然而,在与赵国进行的长河之战中,白起下达了一个令士兵不解的命令——禁止军中士兵食用羊肉。对此,士兵们表示无法理解。于是,白起要求士兵们走五十步,以此来“验证”他的命令。五十步后,结果让所有人都明白了其中的原因。
与许多草莽将军不同,白起的出身相当显赫。他的父亲,白公胜,是楚平王的孙子,出身高贵。可惜,由于白公胜在篡位过程中大义灭亲,推翻了楚平王,导致了家族的地位逐渐低落。白公胜虽然继位,但并没有足够的治国能力,反而沉迷于享乐,导致楚国的治理混乱,民怨四起。最终,当他残忍杀害了大夫管修后,民间爆发了起义,迫使他在无力抵抗的情况下选择自尽。然而,尽管白公胜死后得以解脱,白起却因此背负了巨大的舆论压力,过得非常艰难。
展开剩余78%在这巨大的困境面前,年幼的白起深知家族所处的境地,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:逃离楚国,投身他国。他不仅有军人天赋,而且极具智慧,只是楚国一直未能察觉到他的潜力。最终,白起投身秦国,凭借其军事才华,很快获得秦昭王的青睐,成为了秦国的重要将领。
公元前294年,白起被任命为左庶长,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。他率领秦军攻占韩国新城,接着在次年便提升为左更,继续征战,最终大获全胜。一次次的战功让白起的军职不断上升,成为了秦昭王心腹的重要将领。每一次他都凭借精准的战术和完美的指挥,让秦国获得了不少战略胜利。至秦昭王十五年,白起升任大良造,并凭借自己的智慧攻占魏国的六十一座城池,将魏国一举打败。
然而,白起的辉煌并不仅仅局限于此。在秦昭王二十九年,白起的目标转向了曾经背弃他、抛弃他的楚国。最终,他攻下了楚国的都城,并让楚王狼狈逃亡。秦国顺利将楚国并入版图,白起也因此被封为武安君,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将军。
不过,白起一生最为辉煌的战役,莫过于长平之战。事情的起因,可以追溯到秦昭王四十四年。那时,白起对韩国发起了攻击,孤立了上党,使得上党无路回归韩国。这使得上党最终投降秦国,但由于秦国没有即时接管,驻扎上党的官员冯亭决定将上党献给赵国,以此来抗衡秦国的压力。赵国的赵孝成王对此大喜过望,但却忽视了冯亭的真正目的。
在赵国和秦国之间即将爆发战争的背景下,白起在长平之战中成为了“秘密武器”,对抗赵国的名将廉颇。赵国虽未占得先机,但廉颇却凭借其智慧和经验,选择了保守的战略,成功避免了秦军的进攻。然而,秦国并没有就此退缩,赵国最终决定换将,赵括被派遣接替廉颇指挥大军。
然而,赵括的年轻和鲁莽,最终给白起提供了绝佳的机会。白起通过巧妙的战术,成功让赵括认为自己获得了胜利。当赵括带领四十万大军追击时,白起悄悄设下埋伏,最终将赵军围困在长平地区。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,赵军的粮草几乎用尽,军心涣散。赵括的尝试突围,虽然是一支精锐部队,但最终被秦军完全击溃。
然而,白起并没有就此放松警惕。在赵军陷入困境之后,白起并没有盲目追击,而是给赵军以绝望的打击。他突然下令禁止所有军士食用羊肉,要求换成牛肉。这一命令虽然看似无关紧要,却其实是为白起的最终胜利铺平了道路。白起通过这种方式,让整个赵军无从掩藏自己的踪迹,最终彻底摧毁了赵军。
然而,战争中的胜利并没有为白起带来长久的荣耀。尽管他立下赫赫战功,但秦昭王在长平之战胜利后,逐渐疏远了他。最终,白起被罢免了武安君的职务,并被迫离开咸阳。当他带着满腔的悲愤和无奈,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时,深感内疚的白起想起了曾经他所做的惨绝人寰的屠杀——那四十万赵军的尸体,他因此举起宝剑,结束了自己的一生。
这一年是公元前257年,白起死后,秦国为他修建了祠庙,民间也自发地为他祭奠。白起的一生,虽然辉煌无比,但也充满了无尽的痛苦与悔恼。他的名字,既是赵国的噩梦,也是秦国历史上最耀眼的光辉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公司十大陷阱和套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